从 “渣渣辉” 到加菲猫:贪玩跨界潮玩,一场IP救赎能否破局业绩困局?

从 “渣渣辉” 到加菲猫:贪玩跨界潮玩,一场IP救赎能否破局业绩困局?
2025 年 9 月,因 “我系渣渣辉,是兄弟就来砍我” 魔性广告家喻户晓的港股游戏公司贪玩(09890.HK),抛出了一枚跨界重磅炸弹 —— 宣布获得加菲猫家族 IP 在大中华区的独家授权,将开发手办、盲盒、雕塑等非功能性潮玩立体物。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这家业绩持续萎缩的游戏公司,试图借经典 IP 撬开潮玩市场,为陷入增长瓶颈的主业寻找新出口的关键尝试。然而,从 “游戏” 到 “潮玩” 的跨界鸿沟,加菲猫 IP 的光环能否照亮贪玩的逆袭之路,仍充满未知。

五年独家授权:贪玩押注加菲猫的 “情怀价值”

此次合作中,贪玩旗下全资子公司广州粒粒呀文化娱乐,与成都模玩咖文化传播签署《加菲猫家族 IP 授权许可协议》,拿到的不仅是 “独家开发与销售权”,更是一份为期近五年(2025 年 9 月 1 日至 2030 年 5 月 17 日)的 “长期入场券”。授权范围精准覆盖手办、盲盒、雕塑、积木、毛绒产品等潮玩核心品类,且双方已初步达成游戏改编与运营权合作意向,计划共同打造加菲猫 IP 生态社区 —— 这意味着贪玩不仅想做 “潮玩卖家”,更试图将 IP 与自身游戏主业绑定,构建 “游戏 + 潮玩” 的联动生态。

 

贪玩之所以选择加菲猫,看中的正是这个经典 IP 的 “穿越力”。自 1978 年美国漫画大师吉姆・戴维斯创作《Garfield》以来,加菲猫凭借 “说真话、做想做的事” 的傲娇个性,成为全球近 3 亿粉丝的 “精神代餐”—— 它慵懒却清醒、毒舌却治愈的形象,能让观众在笑声中释放压力,这种跨越时代的情感共鸣,正是潮玩市场稀缺的 “长线价值”。截至目前,加菲猫 IP 已创造超 100 亿美元市场价值,2024 年夏季动画电影《加菲猫家族》的全球公映,更再度激活其商业潜能,而成都模玩咖作为影片大中华区独家总授权商,为贪玩提供了 IP 落地的 “合规跳板”。

 

对贪玩而言,加菲猫的 “国民度” 或许能快速填补其在潮玩领域的 “IP 空白”。毕竟,相较于从零孵化新 IP,借力已有 40 多年沉淀的经典 IP,既能降低市场教育成本,又能凭借 “情怀滤镜” 触达 80 后、90 后等核心消费群体 —— 这些群体既是加菲猫的童年记忆载体,也是当前潮玩市场的主力消费人群。

业绩困局倒逼转型:贪玩的 “跨界焦虑”

贪玩此时加码潮玩,并非 “心血来潮”,而是 “业绩倒逼” 下的必然选择。翻开其近年财报,不难发现这家游戏公司正陷入 “营收利润双降” 的困境:2021 年至 2024 年,归母净利润从 6.159 亿元逐年下滑至 - 362.4 万元,从盈利到亏损仅用了三年;营收在 2022 年达到 88.17 亿元峰值后,连续两年下滑,2024 年跌至 55.80 亿元;2025 年上半年,总营收进一步同比减少 37.86%,尽管净利润同比大增 257.21%,但核心原因是 “集团持有的其他上市公司股份公平值由亏转盈”,而非游戏主业改善 —— 这意味着贪玩的核心业务造血能力正在持续减弱。

 

潮玩曾被贪玩视为 “第二增长曲线”,但此前的尝试并不顺利。自 2021 年推出自有 IP “BRO KOOLI” 涉足潮玩以来,该业务营收占比始终低迷:2021 年至 2024 年,潮玩营收分别为 0.3 亿元、2.16 亿元、2.14 亿元、1.02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最高仅 3.3%(2023 年),2024 年占比降至 1.8%,2025 年上半年也仅为 2.6%。2024 年贪玩消费品业务营收 “腰斩”,公司将原因归咎于 “战略聚焦游戏主业” 与 “消费品市场竞争激烈”,但本质上,缺乏有影响力的 IP、产品设计同质化、渠道能力不足,才是其潮玩业务 “不温不火” 的核心症结。

 

事实上,这并非贪玩首次尝试跨界转型。2022 年初,公司曾将品牌升级为 “中旭未来”,试图跳出 “纯游戏” 标签,拓展食品(速食品牌 “渣渣灰”)、新派酒水等消费品赛道,构想 “吃喝玩乐” 一体化生态。但这些尝试最终因 “战略模糊、协同性弱” 收效甚微,2025 年 7 月,公司宣布重回 “贪玩” 品牌,被解读为 “跨界失败后回归主业” 的信号。如今再度押注潮玩,更像是贪玩在 “主业难破局” 下,对跨界转型的 “二次试探”—— 只不过这一次,它选择了 “加菲猫” 这张看似更稳妥的 IP 牌。

跨界风险隐现:加菲猫能否成为 “救命稻草”?

尽管加菲猫 IP 自带光环,但贪玩要在潮玩赛道站稳脚跟,仍需跨越三道难关。

 

首先是 “行业竞争关”。当前中国潮玩市场早已不是 “蓝海”,泡泡玛特凭借 LABUBU、MOLLY 等 IP 占据头部地位,名创优品 TOP TOY、布鲁可等企业也在通过差异化策略分食市场,甚至万达电影、乐华娱乐等跨界玩家也在加速布局。贪玩作为潮玩领域的 “后进生”,即便有加菲猫 IP 加持,也需面对 “产品设计能否贴合当下审美”“价格带如何定位”“渠道如何突破” 等现实问题 —— 若只是简单推出 “加菲猫盲盒”,缺乏创新设计与场景化体验,很可能陷入 “IP 红利耗尽即被淘汰” 的困境。

 

其次是 “IP 协同关”。贪玩计划构建 “虚拟 — 实体” 联动的 IP 增值体系,将游戏角色转化为潮玩产品,但目前其游戏主业以传奇类、仙侠类产品为主,与加菲猫的 “治愈系” 风格差异巨大,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而非 “生硬捆绑”,是关键。若游戏与潮玩业务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协同效应,加菲猫 IP 的价值将难以最大化,甚至可能因 “定位混乱” 稀释 IP 影响力。

 

最后是 “战略定力关”。从 “中旭未来” 回归 “贪玩”,再到如今押注潮玩,贪玩的转型战略始终缺乏清晰闭环。潮玩业务需要长期的 IP 运营、产品研发与渠道建设投入,若仅仅将其视为 “缓解主业压力的短期手段”,缺乏持续投入的决心,即便加菲猫 IP 初期能带来热度,也难以形成长期竞争力。毕竟,潮玩市场的核心逻辑是 “IP 生命力”,而非 “短期流量炒作”—— 泡泡玛特的成功,源于其成熟的 IP 孵化机制与用户情感联结能力,这恰恰是贪玩目前所欠缺的。

 

对贪玩而言,加菲猫 IP 是一次宝贵的机遇,但绝非 “救命稻草”。若想借此次跨界实现逆袭,它需要真正理解潮玩行业的本质:IP 是基础,产品设计是核心,用户情感联结是关键。只有将加菲猫的 “情怀价值” 转化为 “差异化产品”,将 “游戏与潮玩的联动” 落地为 “可感知的用户体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否则,这场跨界很可能沦为 “借 IP 炒作股价” 的短期闹剧,最终难以改变业绩困局。

 

从 “渣渣辉” 的魔性广告,到加菲猫的治愈形象,贪玩的跨界转型,既是对自身业务的重构,也是对潮玩市场的一次试探。加菲猫能否成为贪玩的 “逆袭钥匙”,答案或许要等到第一批潮玩产品上市后,由市场与消费者来揭晓。

有你的评论更精彩

相关文章

娃娃搪胶好还是硅胶好?
2025-09-14

娃娃搪胶好还是硅胶好?

关于买娃娃时选择硅胶好还是搪胶好,具体选择取决于您的需求和偏好。硅胶娃娃和搪胶娃娃各有优缺...

你可能误解搪胶了
2025-08-05

你可能误解搪胶了

潮玩世界千奇百怪,富有想象力的设计师们利用玩具作为媒介,表达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在抽象的设...